小哞妹這次要專訪《安平追想曲》的音樂設計──周以謙老師!周以謙老師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
大學音樂研究所與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(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)中國音樂科,主修二胡,師事楊秉宗、蔡培煌。現在兼任教職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
與台灣戲曲學院,並在各種音樂類型領域中創作作品,也和許多歌仔戲、劇團合作,近幾年重要的作品包括秀琴歌劇團的《阿育王》、春美歌劇團《青春美夢》、河
洛歌仔戲團《秋風辭》等等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周以謙老師在百忙之中熱情參與的訪問吧!
Q:周以謙老師參與過這麼多戲劇的音樂合作,當初是如何踏進歌仔戲這個行業呢?為什麼對歌仔戲這麼熱衷呢?
A: 最早就讀國立藝專(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)時期,便陸陸續續在嘗試作曲。在學生時代念的是國樂科、主修胡琴,作曲的部分是自己不斷學習、進修並且分析作曲 的方法,那時候學校也沒有教歌仔戲,這部分是自己去學的。也因為受到父母親的影響,我父親喜歡唱京劇,母親喜愛音樂,並自學了揚琴,在家庭耳儒目染之下, 就呈現了現在的我──學音樂出身但是熱愛戲曲,這也影響到我接觸歌仔戲的原因。另外一方面,因為我是學國樂出身,國樂在以前都是用大陸的曲子居多,台灣本 土音樂風味的作品相對而言是少的,我便在思考,有什麼類型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,並且能夠反應、追尋台灣本土的音樂,我就想到了歌仔戲。
我 認為歌仔戲能夠快速而直接的反應出台灣本土音樂,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題材,本身融合了許多種音樂類型,在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民謠、各種民族,譬如客家的、 閩南的、台灣的、大陸的各種不同的曲調、早期台語流行音樂,也有台灣早期戲曲的風味,歌仔戲的曲調很多樣,我覺得很新鮮,學習這樣的音樂很快也很有意思, 一次就可以學習到許多台灣的音樂,並且歌仔戲它有故事性、有戲劇性,比純粹的音樂創作有趣的多,所以就開始大量接觸歌仔戲音樂創作,是這樣的一個起緣與發 想。
Q:周以謙老師除了歌仔戲之外,有沒有什麼其他跨領域的創作?和流行音樂創作者合作和歌仔戲創作之間有什麼差別嗎?
A: 我很常錄製流行歌曲裡面的二胡配奏,比如說周杰倫雙節棍、東風破等歌曲,和國外的歌手馬修連恩也有合作過。純音樂的創作方面我也接觸到很多,比如說聲樂、 西樂的作品、戲院演出的作品、國樂團的配奏,自己也嘗試過用電腦製作音樂。合作對象方面也很多元,有京劇、黃梅戲、歌仔戲、北管戲、芭蕾舞、民俗舞蹈、豫 劇、客家戲、原住民的音樂。從古典到流行,各種劇種,從京劇到歌仔戲,跨得真的滿精彩的,但是相對於純音樂的跨界合作,我還是比較喜歡戲曲中的音樂創作, 因為戲曲有豐富的故事性、戲劇化的元素在其中,創作起來比較有趣。除了實務方面的創作,我也期望自己在音樂理論上面有更多的了解,能夠兩者兼具,所以便去 念了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。
A:周以謙老師與許多劇團合作過,有沒有哪一個作品是自己最滿意,或是經驗最特別的?
過 去曾經和春美歌劇團合作過一齣名叫《青春美夢》的戲劇,那是在講述近代戲劇大師張維賢的故事,與劇情配合,裡面的音樂我便用了一些新爵士的味道的歌曲。而 張維賢老師曾去日本學了一段時間的戲曲,故我在《青春美夢》中也運用了日本的音樂,同時也富含歌仔戲音樂的元素,但那齣戲的類型比較偏向舞台劇。早期與河 洛歌仔戲團合作的《秋風辭》也是滿特別的一次經驗,那次配合漢武帝拭子的劇情,我在音樂中大量加入漢朝的樂器,比如編鐘與古琴,演繹那時候禍起蕭牆、東風 破的故事背景。
我覺得音樂有一種能力,那種可以帶領觀眾穿越時空、重回戲劇故事發生時候的背景,前幾年與秀琴歌劇團合作的《阿育王》,我 加入了印度音樂素材,也是同樣的道理,阿育王從台灣到印度,但他卻仍然在唱歌仔戲,這些像是魔法一樣的事情音樂可以做到,是我從事音樂設計與創作中覺得特 別且美好的經驗。
Q:透過過去與這次合作的經驗,周以謙老師對秀琴劇團的印象如何?年底即將演出的《安平追想曲》中音樂理念又是什麼呢?
A: 我覺得秀琴歌劇團的團員向心力很強,也很肯學習新事物,對於音樂方面的接受度也很高。有的演員唱腔也特別好,我也會根據演員聲音的領域考量音樂的製作,有 時候連演三四天,那就不能給演員太重的負擔,不然會折煞她的嗓子。關於《安平追想曲》的音樂設計理念,原則上是一些新歌配上傳統歌仔戲的唱腔,但是傳統又 不會太傳統、不會太守舊,定為在新歌仔調,又不能離開歌仔戲,並要有新意,這次我打算用傳統曲調去變革,比如說一些哭調做一些改變,又加入台語通俗歌曲的 音樂風格。有歌仔戲唱腔的根,但又把他開展出新意。然而,最主要的,我不希望距離觀眾太遠,歌仔戲和人民本來就很親近,很難曲高和寡,但是音樂內容又不會 太媚俗。
媚俗這兩個字很危險,一個創作者做得太過、觀眾要聽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就太媚俗了,我希望自己不要是這個樣子。有些通俗歌曲的風 味,但是格調仍然存在,保留美感的內涵與質感。因為我認為,創作者的責任還有要帶觀眾進入美的領域。讓他們漸漸懂得欣賞,需要被受教育。歌仔戲長時間處於 商業的狀態,有一種歌仔戲叫做胡撇仔戲,就相當媚俗,當然我們尊重它,那是一種文化現象,也是過去歌仔戲被官方漠視時的生存之道。我不敢說要用《安平追想 曲》將歌仔戲的質感提高,我們這樣創作到底對整個時代歌仔戲有什麼樣的影響力,我們現在還不能夠知道,後來的結果是什麼也不知道,但歷史會去驗證這個事 情,我們只能夠不斷精進自己,我也這樣期許自己。
訪問結束後,小哞妹很是佩服周以謙老師對於音樂方面的熱情,與對於整個歌仔戲的發展和自 己身為一個創作者的要求與期許。在各種類型上面都有豐富創作經驗的周以謙老師,這次要如何在《安平追想曲》中大展音樂魔法呢!且讓我們在年底時刻,一同搭 乘著以謙老師的音樂列車,穿越時空,回到安平的港邊,那樣等待與思念同樣動人的愛情歲月吧!
Q:周以謙老師參與過這麼多戲劇的音樂合作,當初是如何踏進歌仔戲這個行業呢?為什麼對歌仔戲這麼熱衷呢?
A: 最早就讀國立藝專(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)時期,便陸陸續續在嘗試作曲。在學生時代念的是國樂科、主修胡琴,作曲的部分是自己不斷學習、進修並且分析作曲 的方法,那時候學校也沒有教歌仔戲,這部分是自己去學的。也因為受到父母親的影響,我父親喜歡唱京劇,母親喜愛音樂,並自學了揚琴,在家庭耳儒目染之下, 就呈現了現在的我──學音樂出身但是熱愛戲曲,這也影響到我接觸歌仔戲的原因。另外一方面,因為我是學國樂出身,國樂在以前都是用大陸的曲子居多,台灣本 土音樂風味的作品相對而言是少的,我便在思考,有什麼類型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,並且能夠反應、追尋台灣本土的音樂,我就想到了歌仔戲。
我 認為歌仔戲能夠快速而直接的反應出台灣本土音樂,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題材,本身融合了許多種音樂類型,在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民謠、各種民族,譬如客家的、 閩南的、台灣的、大陸的各種不同的曲調、早期台語流行音樂,也有台灣早期戲曲的風味,歌仔戲的曲調很多樣,我覺得很新鮮,學習這樣的音樂很快也很有意思, 一次就可以學習到許多台灣的音樂,並且歌仔戲它有故事性、有戲劇性,比純粹的音樂創作有趣的多,所以就開始大量接觸歌仔戲音樂創作,是這樣的一個起緣與發 想。
Q:周以謙老師除了歌仔戲之外,有沒有什麼其他跨領域的創作?和流行音樂創作者合作和歌仔戲創作之間有什麼差別嗎?
A: 我很常錄製流行歌曲裡面的二胡配奏,比如說周杰倫雙節棍、東風破等歌曲,和國外的歌手馬修連恩也有合作過。純音樂的創作方面我也接觸到很多,比如說聲樂、 西樂的作品、戲院演出的作品、國樂團的配奏,自己也嘗試過用電腦製作音樂。合作對象方面也很多元,有京劇、黃梅戲、歌仔戲、北管戲、芭蕾舞、民俗舞蹈、豫 劇、客家戲、原住民的音樂。從古典到流行,各種劇種,從京劇到歌仔戲,跨得真的滿精彩的,但是相對於純音樂的跨界合作,我還是比較喜歡戲曲中的音樂創作, 因為戲曲有豐富的故事性、戲劇化的元素在其中,創作起來比較有趣。除了實務方面的創作,我也期望自己在音樂理論上面有更多的了解,能夠兩者兼具,所以便去 念了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。
A:周以謙老師與許多劇團合作過,有沒有哪一個作品是自己最滿意,或是經驗最特別的?
過 去曾經和春美歌劇團合作過一齣名叫《青春美夢》的戲劇,那是在講述近代戲劇大師張維賢的故事,與劇情配合,裡面的音樂我便用了一些新爵士的味道的歌曲。而 張維賢老師曾去日本學了一段時間的戲曲,故我在《青春美夢》中也運用了日本的音樂,同時也富含歌仔戲音樂的元素,但那齣戲的類型比較偏向舞台劇。早期與河 洛歌仔戲團合作的《秋風辭》也是滿特別的一次經驗,那次配合漢武帝拭子的劇情,我在音樂中大量加入漢朝的樂器,比如編鐘與古琴,演繹那時候禍起蕭牆、東風 破的故事背景。
我覺得音樂有一種能力,那種可以帶領觀眾穿越時空、重回戲劇故事發生時候的背景,前幾年與秀琴歌劇團合作的《阿育王》,我 加入了印度音樂素材,也是同樣的道理,阿育王從台灣到印度,但他卻仍然在唱歌仔戲,這些像是魔法一樣的事情音樂可以做到,是我從事音樂設計與創作中覺得特 別且美好的經驗。
Q:透過過去與這次合作的經驗,周以謙老師對秀琴劇團的印象如何?年底即將演出的《安平追想曲》中音樂理念又是什麼呢?
A: 我覺得秀琴歌劇團的團員向心力很強,也很肯學習新事物,對於音樂方面的接受度也很高。有的演員唱腔也特別好,我也會根據演員聲音的領域考量音樂的製作,有 時候連演三四天,那就不能給演員太重的負擔,不然會折煞她的嗓子。關於《安平追想曲》的音樂設計理念,原則上是一些新歌配上傳統歌仔戲的唱腔,但是傳統又 不會太傳統、不會太守舊,定為在新歌仔調,又不能離開歌仔戲,並要有新意,這次我打算用傳統曲調去變革,比如說一些哭調做一些改變,又加入台語通俗歌曲的 音樂風格。有歌仔戲唱腔的根,但又把他開展出新意。然而,最主要的,我不希望距離觀眾太遠,歌仔戲和人民本來就很親近,很難曲高和寡,但是音樂內容又不會 太媚俗。
媚俗這兩個字很危險,一個創作者做得太過、觀眾要聽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就太媚俗了,我希望自己不要是這個樣子。有些通俗歌曲的風 味,但是格調仍然存在,保留美感的內涵與質感。因為我認為,創作者的責任還有要帶觀眾進入美的領域。讓他們漸漸懂得欣賞,需要被受教育。歌仔戲長時間處於 商業的狀態,有一種歌仔戲叫做胡撇仔戲,就相當媚俗,當然我們尊重它,那是一種文化現象,也是過去歌仔戲被官方漠視時的生存之道。我不敢說要用《安平追想 曲》將歌仔戲的質感提高,我們這樣創作到底對整個時代歌仔戲有什麼樣的影響力,我們現在還不能夠知道,後來的結果是什麼也不知道,但歷史會去驗證這個事 情,我們只能夠不斷精進自己,我也這樣期許自己。
訪問結束後,小哞妹很是佩服周以謙老師對於音樂方面的熱情,與對於整個歌仔戲的發展和自 己身為一個創作者的要求與期許。在各種類型上面都有豐富創作經驗的周以謙老師,這次要如何在《安平追想曲》中大展音樂魔法呢!且讓我們在年底時刻,一同搭 乘著以謙老師的音樂列車,穿越時空,回到安平的港邊,那樣等待與思念同樣動人的愛情歲月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